錢放銀行比買股還危險?
無法抗通膨的儲蓄和商品都是虧本投資!
不需要知道太多投資常識
如果你覺得投資對你來說很嚇人,你並不孤單。即便我開始慢慢培養良好的理財習慣、
更努力儲蓄,但是我把錢存在一般儲蓄帳戶的時間還是太長。
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(FDIC)的保險信誓旦旦,
存在儲蓄帳戶裡的錢若超過25 萬美元,
絕不會不翼而飛,這個擔保聽了很讓人放心,
更何況對我而言,投資就等於損失錢財。
要怎麼樣才能選對股票,光想我就覺得可怕。
我這種平凡人怎麼可能知道選哪支股票才會賺?
我不禁納悶。我完全看不懂企業的業績報表,
也不會根據市值評估股票價格,我連市值是什麼都不知道
(說到底就是每股市價乘以發行總股數)。
窮擔心的並非只有我一人。目前低於35 歲的股票投資人僅占了三分之一,
很多人都對股市投資抱持戒慎恐懼的心態,無庸置疑,
這肯定就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遺毒。
我也是花了好幾年時間才跳脫這種概念,明白不是只有投資專家才懂得投資。
而隨著我深入研究、學習更多知識,我發現其實需要知道的重點真的只有幾個,
光是這樣就可以放手投資,並且成功收割。只要知道以下三件事,
就等於已經擁有成功達陣的所有知識:
一、不必挑對股票、戰勝股市,只需要配合股市
算入通貨膨脹前,歷史上美國股市的平均年收入是9%∼10%,
算入通貨膨脹後是6.8%,
這已經足以讓你的投資組合成長,退休後好一段時間都不用愁。
如果你不選獲利股票,
並將投資主力放在指數型基金,配合股市就很容易,
指數型基金一般都追蹤全美股市或主要的S&P 500 指數。
二、不必等到手氣時機好,才能縱橫股市
歷史上,即使經過通貨膨脹的調整,美國股市每隔十年,
比起上一個十年還是上漲。不斷有研究顯示,
多給你的資金一點時間,讓它在股市裡成長,而不是空等手氣和機運
(堅稱股市時機攸關技巧的人只是想騙你的錢。所以快跑吧,跑遠一點!)。
俗話說得好:「給股市一點時間,遠比等待股票時機來得重要。」
時漲時跌是股市常態,
你要學著習慣。有時帳戶可能看似虧損,
不過其實只有賣出股票和套牢,才算是真正的虧損。
想要適應投資,就得先適應風險,最好的做法就是接受事實,
天底下沒有零風險的道路,只是看你選擇的是哪種風險。
提前退休確實是有風險,可能哪天會花光積蓄。
但是工作到60歲也不代表完全零風險。
首先,很多工作到60 歲的人還是存不到退休基金,
一樣可能會花光積蓄。更慘的是,他們冒著風險,
將人生最燦爛的時光奉獻給工作,而不是用那幾年光陰,
好好追尋熱血,陪伴他們最在乎的人。
雖然很多人活到六、七十歲依舊硬朗、生龍活虎,可是世事難料。
跟購買股票相比,購買債券是另一種狀似風險較低的選擇,然而債券也有風險,
那就是配息較低:投資研究機構晨星(Morningstar)分析顯示,
大型公司股票以每年平均超過4 個百分點(9.8%對比5.7%)大勝政府債券,
要是長年投資,這種巨大差距可能造成影響,
決定你的錢是否夠一段時間花用,或是晚年財庫耗盡。
長期來看,所有以股市為主的投資裡,股票是最有機會增值獲利的一種。
就長期投資來說,即使可能某年跌損嚴重,股票的風險依舊低於債券。
身為投資人,你的目標絕對不是掉入謬誤推論、努力避開風險,而是管理資金,
提醒自己凡是看似「安穩」的投資,背後可能各藏風險,風險則是必然的。
只要是承諾你遠遠超過股市中等收益的大型投資,記得千萬不要碰,
因為這很可能是詐騙或是一種騙術,請瞄準落差與整體股市不大的投資。
講到投資,無趣是上上之道,中庸也是。
所以,仔細思考後決定你可以承擔的風險才是上策,不至於壓力爆表。
如果你深知投資高風險工具只會讓你輾轉難眠,
那麼不遺餘力投入股票和股票型基金恐怕不適合你。反過來說,
如果你並不介意帳戶結餘稍微起伏,
那麼略顯保守的高比例債券及現金投資恐怕也不適合你。
每一種資產都有風險組合,一般原則是投資報酬率越高,虧損機率越高。
不過有其他風險承擔的管理方式,而這些方法不見得只適用在你選擇的投資工具。
所以在我帶領你認識投資工具選項時,只管放寬心胸。
除了留意風險組合,費用是另一個應該注意的層面。投資費用又叫作操作費用比率、
管理費用、手續費、銷售費、交易費,即使狀似無害,然而要是一個不當心,
這筆費用還是可能侵蝕你的投資組合收益。
試想,要是每年投資的操作費用比率是2%,而你每年的平均淨增益是8%,
雖說2%感覺只是小數字,但要是沒有這筆占了四分之一的收費,
8%就能完整入袋。
而扣除費用的話,原本賺到的8%就會縮水成6%,再算進平均的通貨膨脹率,
6%就變成3%的實際收益,幾乎所剩無幾。不過要是你的淨增益一樣是8%,
費用卻只有0.25%,你就能獲得多半收益,
淨賺7.75%,算進通貨膨脹後淨增益就是4.75%,
比2%費用的情況高出58%。58%已經很不得了,經年累月下來會很可觀。
對於年輕投資人的退休投資組合,費用會帶來什麼樣的破壞,關於這點,
個人理財網站NerdWallet 進行了一項分析。
假設某投資人預計在40歲退休,在25歲那年,開始投入2萬5,000美元,
開設退休帳戶,每年持續放1萬美元,經過長期通貨膨脹調整的平均值,
收益差不多是7%。然而要是這位投資人得付1%管理費用,損失如圖表4.2 所示:
要是同一個投資人選擇低收費的指數型基金,投資組合就能讓你荷包滿滿,
以超過五十萬美元的增值資金退休。即使費用只有1%,
長久下來仍可能對你的收益造成巨大損失,所以緊盯留意投資相關的費用,
最好瞄準費用1%以下的投資工具,收費越少越好。
接下來介紹可以加入錢滾錢魔術利器行列的投資工具時,
風險和費用都值得你牢牢記在腦海。
但我有個好消息:找到高品質、低收費的投資工具,
其實超級簡單,而且你不需要是專家就能自己管理。
本文摘自采實文化的《不被工作綁住的防彈理財計畫》
本文刊載於經濟日報4月22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