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大家在看各大保險公司的簡介時,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他們都會秀出「成績單」,這些成績指的就是經過機構的信用評等,成績是AA、A、A-或是其他等級,那你知道等級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嗎?
信用評等是許多人在進行投資前會參考的依據,所以首先我們要先知道全球知名的評等公司有哪些。
通常提及到的公司有四間:穆迪、標準普爾、惠譽以及貝氏。
穆迪(Moody’s Investors Service)
創立於1909年的紐約,創始人是約翰穆迪John Moody,信用評等概念起源於美國,因此一般將此歸功於穆迪的創始人。
他於1909年出版的《鐵路投資分析年刊》,發表了債券評等相關的分析統計,使得評等首次進入證券市場,他開創了用簡單的評等符號來區分鐵路公司所發行的債券。
而在1986年時,穆迪引入保險信用評等制度,依據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及業務狀況作分析,等級由Aa到Caa,而每個等級附加了數字1.2.3,數字越低,則評等越高。
違約率研究報告
資料來源:Sovereign 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,1983-2020
標準普爾(Standard & Poor’s)
最早可以追溯到1860年,創始人普爾Henry Varnum Poor在當時曾出版《鐵路歷史》和《美國歷史》,以「投資者有知情權」為宗旨建立了金融資訊業。
而在1941年時,普爾出版公司和另一間經營投資指南的標準統計公司Poor Publishing合併,就成了標準普爾公司。
標準普爾專為投資人提供信用評等、獨立分析等服務,其中廣為人知的如能反應全球股市表現的「標準普爾全球1200指數」,以及美國投資組合指數的基準「標準普爾500指數」等系列指數。
違約率研究報告
資料來源:2020 Annual Global Corporate Default And Rating Transition Study
惠譽(Fitch Ratings)
由創始人約翰惠譽John Knowles Fitch於1913年在紐約創立,中間惠譽不斷進行多次的重組和併購,規模逐漸擴大,但由於穆迪和標準普爾兩公司全球市占率已近八成,為了能進一步獲得市佔率,在2000年後前後與Duff&Phelps CreditRating Co.和Thomson Financial BankWatch,躋身國際三大信用評等機構。
違約率研究報告
資料來源:2020 Transition and Default Studies
貝氏A.M.Best
A.M.Best專門為保險公司作評等,由創始人Alfred M. Best於1899年的紐約創立,該公司為美國國家認可的統計評等機構,更是全球最受認可的保險訊息提供者。
公司使用最廣泛的評等體系為字母等級,字母範圍為A++至F,對應到的從優到差的表現等級。
以上四間評等公司術業有專攻,穆迪重於機構融資方面、標準普爾重於企業評等、惠譽重於金融機構評等,而貝氏則重於保險行業。
雖然各機構的評等標準可能各有差異,但投資人還是仍就評等出的結果,去評估其信用狀況或是償債能力。
我們將四間公司的評等等級整理於下表:
簡單會將等級分成兩類,分別是投資等級和非投資等級(投機等級、易損失等級),一般人可能對於等級沒有直接的感覺,但此表可以與上方所提及過的違約率研究表一起對照,會讓你更有直觀,也讓你有更進一步認識這些評等背後帶來的意思和風險喔!
最後我們提到這些信評有沒有失準的時候呢?
正常來說,這些評等是供投資人評估風險參考用,當然這並非投資獲利的指標,更不是保證獲利的認證,需要從客觀的角度來評估,才是理性的投資判斷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