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.jpg
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,不管是誰都要面對這個課題。我們沒有水晶球,不能預測未來,無法預知甚麼時候會生病、遇上意外或離開這個世界。因此,購買保險既可以有效管理財務風險,同時又能規劃理財;即使突然患病或遇上意外,也不會大失預算,不但能積極為無法預測的將來早做打算,也能令家人更安心。

 

巿面上的保險產品林林總總,應該怎樣挑選適合自己的保障呢?保險並不是一般商品,並非愈便宜就愈好。保險產品的性質也各有不同,如果投保人只考慮價錢而作出投保決定的話,可能會令自己保障不足之餘,亦浪費了金錢。人壽、醫療、危疾保險產品強調的是個人需要,大家應該針對人生不同階段而安排相關的保障及理財策劃,故此「因時制宜」是重要的元素,投保前亦需進行「財務需要分析」,就可以根據個人保障需要財務目標為自己選擇合適的保險方案。

 

舉例來說,對於一個剛畢業投身社會工作的年輕人而言,定期壽險可算是個合理的選擇,保費相宜之餘,也得到一定的保障,而且不會構成太大的經濟負擔。另外,由於危疾有年輕化的趨勢,如果這為年輕人能再配搭合適的危疾和住院醫療保險,則更為理想。

 

順帶一提,即使危疾是香港人的頭號殺手,但人們對於定期檢查身體的意識並不高。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於今年6月發表的「健康行為調查報告書」顯示,縱然大腸癌是常見的癌症之首,亦較常見於中年人,但在50至75 歲的受訪者之中,在沒有出現大腸癌症狀的情況下,只有18.1%曾接受大腸鏡檢查。因此,中銀人壽希望推動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,向公眾宣揚實行自主健康管理以及預防勝於治療的信息。公司特別開設了「健康是非精研社」網站和facebook專頁,期望以生動有趣的形式,包括一系列搞笑短片,在娛樂當中為大眾灌輸正確的醫學常識,提高大家對醫療保健的興趣,同時也能瞭解其重要性。

 

當客戶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(例如成家立室、養兒育女)時,不同類別的人壽保險產品便可配合人們不同階段的需要。需要置業的人可考慮購買按揭壽險,為人父母的可替子女購買儲蓄保險作教育基金,計劃退休生活時可以選擇年金保險,考慮財產分配時則可透過萬用壽險作財富傳承。這種「因時制宜」的保障規劃,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,均能保障不同的生活需要;當然,投保人也要同時考慮不同因素如購買保險的負擔能力等,才可找出合適自己的保險計劃。

 

免責聲明:本文由中銀人壽編寫,僅供參考之用。中銀人壽已力求資料準確,但不會對因此引致的損失負上責任。如打算在參考本文內容後作出任何決定,請先向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。

 

撰文 : 中銀人壽

欄名 : 保險知多啲

 

原文出處:香港經濟日報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購保險 的頭像
    購保險

    購保險

    購保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